返回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429章 鹿子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429章 鹿子苑

    与长安军政大员的会面设在长安鹿子苑内,

    以雍州都督、刺史诸葛恢、别驾庾冰、治中段戎等十余人为首的州一级官员,以京兆太守夏侯证、长安令陆纳为首的郡县官员,外加以阿城龙骤府部曲督秦引、蓝田部曲督景浩、校尉马巩为首的将校,悉数到场。www.biquge500.com

    诸人之中,段戎算是老人了,乃已故右骁骑卫将军段良的小儿子,当过幕僚,干过县令,任过太守,后回家居丧,复出后直接出任治中从事,接替病故的蒋英。

    夏侯证原是键为郡武阳令,与太守江彪一起抵御过獠人叛乱,薄有功劳。他还有另一层身份,

    乃邵勋三弟、鲁王邵的大女婿,去年被调入雍州,担任京兆太守,原太守郑世达出任中书侍郎。

    陆纳则是陆玩之子。他担任长安令,属于统战安排了,毕竟陆玩、陆哗这两支是被赦免的,已经故去的陆哗更是稀里糊涂被诸葛恢裹挟着投降,居然「有功无罪」。

    秦引是邵勋故旧秦三之子。

    秦三一生一一听,不爱学习,只懂打打杀杀,当了部曲督也不肯学,于是邵勋只能给他加了点食邑,并荫其子二人入官。

    秦引同样是个粗鄙武夫,刀枪弓牌无所不精,更兼体壮如牛,战阵冲杀之时,披甲执,勇不可当,只要给他准备足够换乘马匹,他能冲二十多个回合,积功升至阿城部曲督。

    邵勋想照顾他,发现这斯竟然只识得百余字,大失所望。

    秦三的家教有问题!

    不过听说秦引现在逼着自己学了,将常用字写在屏风上,贴在墙上,刻在胡床上对他这种熊黑之士来说,学习是痛苦的,但理智告诉他不得不学,不然就和父亲一样,一辈子升不上去。

    景浩是武学生,河东人,祖上是蜀汉灭亡后迁来的蜀地百姓之一。

    马巩出身扶风马氏,乃长安世兵一员骁将,其女马氏嫁给了金正三子金注。

    邵勋扫视一圈,发现除了远在河州督运粮草的庾亮外,基本都来了,便让众人分次落座。

    「朕往日多在奏报中识得诸君,今日相对而坐,妙哉。」邵勋先开了句玩笑,然后说道:「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人如此,事亦如此。一路所见,令朕颇感欣慰。」

    「譬如冯翊,汉时便有羌乱,魏普之世,继续为乱。国初更有四角王之流割据一方,官吏不敢大声呵斥,恐为乱也。」邵勋说道:「然经十余年治理,不奉朝命者或死、或散、或徙,编户齐民数年,俨然大治。而今学堂处处,书声琅琅,民人移风易俗,与中州无异。在这件事上,道明,你做得不错。尤其是让羌人改姓、取名之事,做得很好。」

    「此赖陛下虎威也。」诸葛恢谦虚地回道。

    金正、诸葛恢两任关西军政首领,其执政风格是不太一样的。

    金正更重杀伐,在任期间,平定了冯翊羌乱,压服了北地、新平匈奴,屠灭了安定卢水胡,至于这「三大征」之外的其他中小规模的镇压,说实话都不一定能全数报到朝廷那里。

    承平之世,可能几百人的叛乱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必须飞报朝廷。

    可这会都是从乱世走过来的,神经麻木得很,千人以内的叛乱压根就算不得事,几千、上万人规模的也不是什么大事。

    金正一通杀杀杀,杀得人头滚滚,固然不可取,但也为诸葛恢的治理打下了基础。

    诸葛道明是比较「阴狠」的,改汉姓、用汉名、过汉节、说汉话,不断移风易俗,并命令每个部落都送嫡脉子弟入长安,集中学习。

    诸葛恢的文化水平比较高,时常带着这些学子一起游艺、唱和,并为之点评、造势,一副士人做派。

    发觉到谁有读书天赋后,立刻推荐其入汴梁国子学。

    便是没有读书天赋的,也与他们相处融洽。学得差不多了之后,派亲信将吏送这些人回部落,

    有什么大事小事,经常让这些人居中联络,不断增强他们在部落、家族中的地位。

    他的这些手段,是金正不会或者说不太愿意用的。特别是那种点评酋豪子弟,并帮他们在关西扬名的事情,金正就没做过,因为这是士人清谈经常出现的事情。

    你别说,诸葛恢的这些套路,还是很有效果的。比起以前,关西更加稳定了。

    如果让邵勋来打分的话,金正只是及格,但诸葛恢可以说优秀,因为他软硬兼施,不全是打打杀杀。

    「朕来长安,非独为收西域之事,更想看看关西风物。」顿了顿后,邵勋继续说道:「卿等转运资粮之余,万不能懈怠。该治政治政,该抚民抚民,该练兵练兵,勿要因朕来此乱了方寸。朕只是四处走走、看看,有事自会召卿等问对。」

    众人齐声应是,同时有些腹诽:就这种「四处走走」才最可怕啊,鬼知道会被看到什么事情。

    在座众人扪心自问,有哪个敢保证没一点纰漏的?

    「季坚。」邵勋目光一转,落在庾冰身上,笑道:「卿为别驾,勿要避嫌。道明事情多,你要帮着分担一点。学校、货殖、刑狱三事,朕所重也,你多费点心。」

    「遵命。」庾冰、诸葛恢二人同声应道。

    诸葛恢身兼军政两职。邵勋让别驾庾冰从他那里划走一部分事务,他当然要表态。同时也暗暗有些担心,难道已经失了圣眷?仔细想想又不太可能,这大概是天子下意识想要制衡他一手罢了。

    不过他又想起去年十月出任太守的夏侯证—

    聪明人有时候就是容易想得多,尤其是他这种降人,更容易患得患失。

    邵勋随后又问了问长安世兵之事,提拔马巩为虎威将军,总揽全军作训之事。

    ******

    二十四日,邵勋又来到了诸葛府内。

    诸葛文彪、文豹姐妹数年来第一次回家,见到母亲后,泪眼朦胧。

    孔氏看了看书房的方向,拉着两个女儿的手来到了后宅。

    作为母亲,最关心的自然是女儿在宫中过得如何。

    诸葛文彪回答时有些不好意思,只说还行。

    孔氏放下了心,暗道邵太白确有几分手段,文彪外冷内热,她上不上心一眼就看出来了。

    放下大女儿后,又看向二女儿,道:「文豹,二月里你是不是被册封为才人了?」

    「嗯,出巡前册封的。」诸葛文豹大大方方地说道。

    孔氏松了口气。

    若一直是女官,那才可怜,连个名分都没有。

    「那有没有」孔氏本来不想问的,但这里只有母女三人,没什么好避讳的。

    诸葛文豹脸一红,蚊般说道:「还没有。」

    孔氏叹了口气,空担了个名头。

    想了想后,忍不住说道:「文彪一」

    诸葛文彪脸色不是很好看。有些事情她做不来,也不屑于做。

    帮妹妹勾引男人?姐妹俩一起固宠?那是祸国妖妇做的事情,她真不愿意。

    再说了,天子都没哄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阿娘!」诸葛文豹受不住了,道:「能见到阿姐就可以了啊。我入宫不就是为了陪阿姐么?

    再说了,我也很喜欢小。将来他长大了,一定也会孝敬姨母的。」

    诸葛文彪地看了妹妹一眼,有些感动,

    联想到北巡幽州那次,石氏那个不要脸的妇人就在隔壁帐篷·

    她幽幽地叹了口气,狗男人还不来哄我!

    孔氏见两个女儿显然不想多谈宫中之事,便转换话题道:「天子以庾冰、马巩、夏侯证三人辖制你父,却不知为何。可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诸葛文彪默然,因为她不知道,平日里也不关心这些。

    诸葛文豹却道:「阿爷可能要入朝或调任他处了。」

    孔氏、诸葛文彪二人齐刷刷看向诸葛文豹,

    诸葛文豹继续说道:「这是我猜的。当女官便是有这个好处,可以阅览奏疏。二月初,北宫纯上疏,自言大病多日,无法视事,请辞官归乡。陛下留中不发,但奏疏上有朱墨两处,显然犹豫不决,故有此猜测。」

    说完,又叹了口气,道:「以后看不到了。其实当女官比当嫔妃好玩。阿娘,你都不知道,有些朝臣在奏疏中多么阿奉承。就连阿爷他都一—」

    孔氏瞪了她一眼,道:「住口!你多大了?就知道玩。」

    诸葛文豹似乎从小被教训惯了,有些无所谓。不过她很快想到了什么,忽地笑道:「阿娘,我是嫔妃了,你该向我行礼。」

    孔氏一把揪住女儿耳朵,诸葛文豹立刻讨饶。

    诸葛文彪在一旁轻笑。

    家人在一起无所顾忌地笑闹,以及互相关心、帮助,这种温馨的感觉才是她最渴求的。

    住在哪里真的无所谓,琅琊、建邮、长安都可以,重要的是人。

    傍晚时分,邵勋离开了诸葛府,返回鹿子苑。

    诸葛文彪姐妹居家小住一段时日,并没有跟着他离开。

    三月底,三子邵自灵洲抵达长安,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十余胡商,随行骆驼七八百峰,皆满载货物,一时间引得长安百姓争相观看。

    这般规模的西域胡商队伍,真的少见。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