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不是吧君子也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835章 皇宫来了个年轻公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835章 皇宫来了个年轻公主

    艳阳高照。www.biquge700.com

    上阳宫,甘露殿。

    一君一臣再次相聚。

    狄夫子这是近日以来的第二次入宫。

    三日前,他也是站在这个位置,与圣人问答。

    不过当时狄夫子给圣人解梦了一次,并趁机劝说,圣人却久久不言。

    今日又被召来,狄夫子隐隐有些不好预感。

    再加上昨夜听到一些不好的风声。

    昨夜圣人似乎召了魏王、梁王他们进宫,不知商讨何事。

    另外,他发现珠帘后方,多出了一面屏风,圣人坐在屏风后方。

    并且身边多了一位纤美女官伺候。

    珠帘遮挡,狄夫子有些看不清楚此女官长相,只能隐隐看到她化着宫中流行的梅花状,眉心一抹殷红。

    以往君臣二人答对,都是独处状态,圣人很少在身旁留人。

    此前那位名叫容真的彩裳女史还在的时候,倒是经常能看到此女留在圣人身边,圣人对于这位容真女史是出的名的偏爱。

    但是眼下站在圣人身边服侍的女官明显是个新人,而且肯定不是容真女史。

    因为个头更高。

    甚至狄夫子看见,此女在服侍圣人之际,似乎回头瞧了眼珠帘后方的他,有些不懂规矩。

    不过很快,狄夫子收回了目光。

    眼见圣人没有遣退身旁此女的意思,他照例跪拜起来。

    行了入殿礼。

    “国老平身,坐吧。”

    “臣不敢。”

    “国老莫客气了,这次唤你来,是想问问东林大佛的事情。”

    “东林大佛?”

    “没错,昨夜有小道消息传来,这一次四方佛像与天枢倒塌,是由东林大佛那边引起的,是一串连锁反应,与天南江湖反贼息息相关。”

    狄夫子脑海闪过昨夜魏王、梁王进宫拜见的消息,不用想都知道二王在忙着推卸些什么。

    他言辞诚恳,抱拳道:

    “陛下明鉴!犯此事者,自然是反贼,然而朝廷之中,也有无能之辈,把持高位,错估形势,任用庸才,才导致此案。”

    “可东林大佛在浔阳城,是浔阳王府监督建造。”

    “陛下日理万机,有所不知,据老臣了解,这只是名义上的主持,浔阳王久居府中修养,只把握东林大佛大方向上的事,监督下面官员执行,浔阳王并不管具体事务。”

    女帝珠帘后方的声调拉高了些:“哦?那具体事务是由谁来管?或说,这次该谁承担责任?”

    安静了会儿,胖乎乎老者微微闭目,列出四个名字:

    “刺史欧阳良翰,女史容真,副监正宋霖,指挥使易千秋。目前根据老臣了解的情况,浔阳局势主要由此四人主导,但是不知圣人那边是否有新消息,也不知东林大佛倒塌那一日,情况如何,主导权是否有变。”

    说到此处,他停顿了下,似是想起什么,随口说:

    “不过老臣听说,东林大佛事发那日的庆功大典,欧阳良翰休假在家,为婶娘过生辰,没有赶去,当日好像是陪王爷待在城中,浔阳石窟那边是由另外三人主持……

    “这么看,他怎么也少不了一个失职之责,不过主要责任应该不是他,还需圣人派人明察。”

    语罢,狄夫子低头,默默等待起来。

    等了好一会儿,却不见上面珠帘后方的龙袍老妇人开口。

    直到一声“呵”笑在响起殿内。

    狄夫子心神微微一坠。

    上面的珠帘后方,传来龙袍老妇人的略冷言语:

    “呵,倒是巧了,朕前日刚收到一封奏章,正是江州刺史欧阳良翰呈上来的,他说,浔阳石窟发生激烈大战,死伤惨重,堪堪击退天南反贼。

    “但浔阳兵力十不存一,只剩女史容真、指挥使易千秋与十数人存活,有些反贼甚至还袭击了浔阳王府,火烧府邸,惊吓到了浔阳王。

    “欧阳良翰上书亲自告罪,说是自己能力不足,无法阻拦反贼毁佛,有违朕与政事堂诸公期望,请求辞去江州刺史与修文馆学士一职,请朕发落。”

    狄夫子微微皱眉,久久沉默。

    欧阳戎这封自己站出、磊落接锅的奏折在他意料之外。

    但又……情理之中。

    狄夫子话题一转,语气关心:

    “请问陛下,浔阳王是否受伤?王爷千金之躯,生命安全,乃当务之急。”

    龙袍老妇人的意志毫不动摇,冷淡道:

    “先谈正事,国老说说,该不该治罪给他欧阳良翰,呵,天枢与大佛倒塌事件之后,下面鸦雀无声,涉事之人都是一片辩解避责之声,朕还愁着抓不着人,都还没找上他,他倒好,自己站出来了。”

    她又笑了下:

    “朕也不知该笑他胆子大,还是该骂他蠢,国老觉得呢,嗯?如何处置,要不成全了他吧,否则岂不对不起他副肝胆了?”

    狄夫子立即说:

    “陛下向来秉公,应当派人先去查清,再做发落,避免其中有难言之隐,错怪良臣。”

    “好,那就查查良臣,让良臣来查良臣,国老点人去吧。”

    狄夫子忽然行一大礼:

    “陛下,此举不妥,老臣应当避嫌,欧阳良翰是老臣举荐之人,应该换其它良臣去查,另外,若是欧阳良翰真犯错,老臣也有责任。”

    “国老好担当,这时都不忘秉公行事,主动避嫌,国老真是朕之梁柱。”

    皇帝这股语气,还有这种氛围,饶是蠢笨之人都能察觉到有些不妙。

    但是老人没有后退,甚至上前一步,再度重申态度,动容恳求:

    “陛下,不管如何,此事事关浔阳王,老臣恳请陛下接浔阳王回京养伤,毕竟是您的骨肉,绝不能有失啊。”

    珠帘后方,龙袍老妇人纹丝不动。

    那个身姿纤美的陌生女官正在给她轻轻捶腿,微微低头。

    大殿内外一片寂静。

    狄夫子原地跪下,重重磕头:

    “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先帝将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

    “禀陛下,老臣观天下人,依旧还在思念太宗恩德,若立皇嗣,非太宗子孙,陛下与高宗亲骨肉不可啊。”

    老妇人沉默下来。

    大殿内气氛凝重。

    胖乎乎老者恳请意切,以致哭泣不止。

    安静了好一会儿。

    龙袍老妇人似是轻笑了下,抬手打断面前女官捶腿的动作,示意她去掀开珠帘。

    梅花状女官低埋脑袋,怯怯起身,掀开珠帘。

    展露出了帘后情景。

    狄夫子察觉到后,愣了下。

    抬头迅速看了眼,视线没在龙袍老妇人与陌生女官身上多停留,一头苍发立即磕地:

    “陛下三思。”

    “三思什么?哦,你是说接离闲回来吗?”

    “对!事关皇嗣,兹事体大……”

    狄夫子说到一半,话语蓦然顿住。

    因为他余光瞧见龙袍老妇人朝屏风后方摆摆手。

    屏风后方,走出了两人。

    还有其他人在?

    狄夫子心中一惊,因为伏地磕头的动作,没有第一时间看清楚屏风后方来人的面容,只有余光看见二人脚踩的长靴。

    龙袍老妇人随口说:

    “国老不看看他是谁?”

    狄夫子抬起头,脸色诧异的顺着女帝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一位中年与一位青年一前一后走出屏风,垂手站立殿上。

    尽管已经数年不见,尽管已经大变样了,尽管南国的水土令人富态发福,但狄夫子还是第一眼认出了这相貌神似的父子二人,他们也与已故去的高宗神似。

    赫然就是已经在外流放二十多年之久的浔阳王离闲和世子离大郎。

    胖乎乎老者视线落在离闲有些许白发的鬓角上,眼睛不由自主的有些酸楚。

    女帝卫昭瞥了眼渐渐热泪盈眶、嘴中支支吾吾的狄夫子,淡淡语气,指了下离闲:

    “给,朕将国老心中的皇太子还给国老。”

    眼见加耳听,饶是纵横朝廷多年、擅长随机应变的狄夫子,心情也是震撼万分。

    有不可置信的四望左右,像是以为自己是在梦中。

    三息过后,胖乎乎老头再次叩头跪拜。

    这一次,他重重磕首,语气满是折服与感慨:

    “陛下圣明!圣明!圣明!”

    卫昭眯眸,像是似笑非笑,又像是无声享受。

    没人知道这位圣人在想什么。

    包括侍奉了她多年或说是和她过招了多年的狄夫子,几息之前也猜不到她的屏风后有什么一样。

    圣心难测,恩威并施,雨露雷霆,皆是圣恩。

    离闲与离大郎也对视一眼,也转过身,朝龙袍老妇人叩首行礼。

    刚刚狄夫子在殿上说的那些话,何尝不是这位圣人故意让他们听的。

    这一番帝王心术,令人见之凛然。

    试问哪个下属能顶得住这种阴晴莫测、惊喜惊吓轮转的领导手段?

    相比于离闲、离大郎心神的翻江倒海,站在龙袍老妇人身旁伺候的离裹儿,则显得风轻云淡些,没有回头。

    似是早从刚刚狄夫子入殿起,她就猜到皇祖母这次奏对拿捏人心的意图。

    离裹儿微微垂眸,乖巧站在女帝卫昭身前。

    在离闲夫子和狄夫子旧臣相认之际,坐在最上首的这位龙袍老妇人,单手捧着一枚夜明珠,眯眸打量着。

    有些爱不释手。

    夜明珠发出淡淡朦白的月光,像是天上月。

    卫昭越看越喜欢。

    力量与权力有时候是相通的。

    巨大力量与巨大权力一样迷人。

    卫昭懒卧龙榻,两指捻着神话鼎剑,忽然朝面前同样越看越喜欢、容颜貌似她年轻时的离裹儿,和蔼问道:

    “丫头,你早上说梦到过它的名字,它叫什么?”

    梅花状小公主柔弱低眉:

    “裹儿不敢念。”

    “为何不敢。”

    “那字与圣祖母名讳同音,逾越礼制。”

    “朕准你念。”

    “裹儿也不做准,不确定此名是否是它真名。但,裹儿觉得,不管对不对,它都只配得上圣祖母这样的千古奇女子,就和这口鼎剑一样,只有圣祖母这样的人儿才能拥有。”

    “无妨,对错皆不怪你。哦,到底何名?”

    在龙袍老妇人面前一直低眉顺眼、柔柔弱弱的梅花妆小公主,竟有些大胆的捧起老妇人的手,食指在其手掌心写了一个字。

    曌

    卫昭感兴趣的挑眉:“上明下空,倒是有趣,从未见过,它也念昭?”

    “嗯。”

    离裹儿甜甜一笑:

    “如圣祖母,日月当空,光耀万民。”

    “曌……曌……日月当空吗……”

    卫昭的眼睛被夜明珠完全吸引,全部注意力都在上面,甚至都没去管纤手伸来的离裹儿。

    她眼神清澈,脆声:

    “皇祖母,裹儿看书上说,文皇帝应随文帝而出炉,又常受太宗文皇帝感应,触之即吟,甚至玄奇点的书还说,这二帝都是文皇帝的气盛之人,是他们接力结束了南北朝乱世,文皇帝是应运而生,神州也迎来了久违三百年的大一统……”

    离裹儿更进一步,从龙袍老妇人手里接过夜明珠,单手捧于手心,缓缓升高手掌。

    卫昭的视线也随着这颗夜明珠的升高而上升,微微仰头望着。

    离裹儿有些大胆的把夜明珠平放在卫昭帝王凤冠上最大的宝石面前,与之对齐,隐隐示意着什么一般。

    “这一口似是唤曌的鼎剑,在我们手里都没反应,裹儿与父王商讨后觉得,它的气盛之人是皇祖母,只有功绩地位如皇祖母,才能媲美这口剑、这真名。

    “它也是应运而生,是应皇祖母这样的女帝而出世,这一次它所对应的,是我圣周开创的青史留名的神州盛世!”

    梅花状小公主手捧鼎剑,俏脸纯真。

    她歪了下头,脆生生道:

    “它挑着哩,只有皇祖母才最配的上它,若是找不到合适剑主,不如皇祖母就这么戴在冠冕上,与它一同,日月当空,光耀万民!”

    与此同时,靠近龙袍老妇人冠冕的夜明珠,突然微微颤动起来,有耀眼月光流淌珠身。

    是另类的“触之即吟”!

    是有气盛之人。

    老妇人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遽然一亮。

    “好!就依你这丫头,朕来佩戴。”

    殿内,看着这一对相处融洽的祖孙女,还有她们之间正在展现神迹的夜明珠。

    离闲、离大郎忍不住对视一眼。

    狄夫子微微侧目。

    “嗯嗯!”

    离裹儿把夜明珠还到皇祖母手上。

    环视了一圈气势磅礴、尊贵肃穆的皇宫大殿。

    她笑靥如花。

    ……

    圣周,天佑三年,甲辰,夏。

    太后意寤,夜遣大司命裴璇昙迎帝与浔阳王入宫。

    帝随王至,太后匿王帐中,帝奉膝前,召见狄子,语浔阳事。

    狄子敦请甚切,至涕下不能止。

    太后乃使王出,淡指帐后,谓狄子曰:“朕还尔太子!”

    狄子降阶拜贺,心服稽首,遽奏曰:“太子还宫,未有知者,人言纷纷,何所信?”

    太后以为然,乃馆王龙门,具礼迎还,中外大悦,万民皆喜。

    朝野上下,额手称庆者,不知凡几。

    ————《新乾书·女帝本纪》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