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沧海扬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二章 岂不是要挨批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463章 岂不是要挨批评

    随后的几天,毕连生全心全意地帮着裴恒学卖稀土,高凡则是跑出去在市区逛了两天,毕、裴二人对此也没啥怨言。www.399xs.com

    电子展爆出了许多大新闻,包括某某企业新推出某种划时代的新产品,或者某某两家企业达成了某项战略合作等等。中国半导体材料公司的展台没有引起新闻媒体丝毫的兴趣,似乎完全不存在一般。

    日本森谷会社的销售代表倒是到中国展台来看了一眼,关切地询问了一下光刻胶的销售情况,得到的是毕连生失望的回答。

    这位销售代表并不是藤木介,不过他重申了此前藤木介与枫林所签下的代销协议,表示如果枫林所的年产量达到200吨,则森谷会社可以代为销售其中的50吨。这部分光刻胶将以森谷会社的名义销售出去,不会使用霜叶化工厂的品牌。

    对于森谷会社的友情帮助,毕连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一再询问森谷会社是否能够帮助销售更多的光刻胶,枫林所愿意在佣金的问题上作出更大的让步,大致的意思就是只要对方能够帮自己把光刻胶卖出去,自己收回个成本就可以了。

    森谷的销售代表对于毕连生的要求十分感动,然后予以了断然的拒绝。

    几天后,展会顺利落幕。高凡一行乘飞机返回了中国。

    在毕连生和裴恒学各自返回单位之前,由化工部出面举办了一次小规模的新闻发布会。会后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几家媒体上发出的新闻稿声称,中国半导体材料在国际展会中取得了“零的突破”,有二十余家国外厂商对中国泽山稀土精炼厂生产的高纯度稀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家日本厂商承诺为霜叶精细化工厂生产的光刻胶提供代销。

    在介绍光刻胶的销售时,新闻稿的措施有些语焉不详,只声称初步达成的销售意向金额为600万美元。没错,这个金额就是森谷会社答应代销的50吨光刻胶的销售额。

    “和南朝鲜半导体厂商的合作,基本上就是这样。双方签订的协议已经被科工委列为绝密信息了。即使在枫林研究所内部,也仅限于极少数的人能够知道。我们和南朝鲜方面约定,尽可能久地保守此项交易的秘密。”

    在化工部的副部长办公室里,高凡向郑立农汇报了此次展会的情况,尤其是详细介绍了与韩国厂商会谈的结果,最后这样说道。

    “这件事,科工委请示了上级领导,国家经委也找我去了解了一下情况,最后才拍板同意你们这样做的。”郑立农道。

    “领导果然是高瞻远瞩。”高凡拍着马屁。

    郑立农瞪了高凡一眼,道:“这件事,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你肯定是早就打了这个主意,为什么在出国之前不先向组织请示呢,非得到了美国再来这样一个先斩后奏。”

    “如果在出国之前就先请示,我估计十有八九是会被驳回的。”高凡说道,“再说,在和南朝鲜厂商洽谈之前,我也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成。如果上级领导批准了,最后我们又没办成,岂不是要挨批评?”

    郑立农点了点头,道:“你的顾虑也是对的。如果事先请示,上级领导觉得这件事情成功的希望太小,又波及到敏感的问题,不同意你们这样做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但你们汇报说对方已经有这样的意向,上级就没有顾虑了,自然也就同意了。不过,就算你不向上级组织汇报,事先跟我通个气总是可以的吧?难道你觉得我也是那种迂腐不化的领导?”

    “哪能啊。”高凡做惶恐状,“我知道郑部长一向是思想开放,敢为天下先的。之所以事先没向您请示,主要还是刚才说的那样,我不确信能不能办成,怕牛皮吹得太大,最终没办成就没脸来见您了。”

    郑立农也没有责怪高凡的意思。国家目前和韩国还没有建交,但中韩之间的各种往来已经展开,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剑拔弩张了。

    关于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在公开场合仍然是一个禁忌,但到了郑立农这个层次,就知道国家的态度其实是默许的,只要大家做得隐秘也就无妨了。

    高凡促成的中韩两国在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秘密合作,国家是乐于看到的。能够利用西方阵营中的内在矛盾,在西方国家之间打入一些楔子,对于中国来说是有好处的。

    还是那句老话,国家间没有永恒的友谊。

    聊完光刻胶的事情,下一个话题便是稀土了,这才是高凡要和郑立农讨论的重点。

    “这次展会上,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半导体制造商对于我们提供的高纯度稀土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担心是我们承诺的纯度指标是否能够达到,此外就是我们的产能是不是能够保证。”高凡道。

    “这两个方面,应当都不成问题吧?”郑立农问。

    高凡道:“纯度方面,我们经过几个月的测试,已经找到了最优的生产工艺,完全能够保证所需的品质。产能方面,此前只是试生产,规模比较小。等拿到订单,我们马上就可以加大生产能力。

    “另外,茂化机和水化设那边也盼着我们扩大产能,这样他们就能够卖更多的设备了。”

    “你估计,你们最终能拿到多少订单?”郑立农问。

    高凡道:“从我和国外厂商洽谈的感觉来看,我认为一年内我们能够拿到不少于500吨的订单,其中包括了各类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再往后,就是和国外稀土提炼企业竞争的问题了,这是我准备向您做汇报的事情。”

    “你说说看。”郑立农说着,郑重其事地摊开一本便笺纸,做出了准备记录的样子。

    高凡咧了咧嘴:“郑部长,您别这样,弄得我挺有心理压力的。其实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咱们应该开始逐步收紧稀土的出口了,迫使国外把稀土提炼的工作全部交给中国。”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