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国军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135章 南疆的魅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2931章 南疆的魅力

    当然,还少不了烤包子(萨木萨),皮薄馅足,刚出炉的烤包子咬一口,滚烫的肉汁差点烫到舌头,却让人停不下来。www.biquge700.com

    正当大家大快朵颐之时,旁边一桌当地人的谈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那桌是几位年纪较大的长者,似乎在谈论着什么“罗布泊”、“老地方”、“秘密”。

    李林东好奇心最重,竖着耳朵听,可惜听不懂维语。

    他碰了碰导游小艾:“小艾,他们好像在说罗布人?罗布人有什么故事吗?”

    小艾压低声音说:“罗布人是XJ非常古老的民族,以前生活在罗布泊一带,以渔猎为生,据说有很多神秘的文化和传说。”

    “现在真正的罗布老人很少了。他们可能是在谈论某个罗布老人知道的关于沙漠深处某个古老遗址的传说,好像说是什么‘被沙埋掉的村子’,具体我也不太清楚,这种传说很多。”

    这话一下子勾起了所有老家伙的兴趣。探险、寻宝、神秘传说,这些词对男人来说,无论年龄大小,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被沙埋掉的村子?是楼兰吗?”魏玉祥问。

    “不像,楼兰名气大,但位置比较明确。他们说的好像更偏远,更不为人知。”小艾摇摇头。

    杨革勇来劲了:“嘿,有点意思!咱们要不要去探探险?”

    叶雨泽比较冷静:“别瞎闹,塔克拉玛干不是闹着玩的,咱们这老胳膊老腿,进去可就出不来了。听听故事就好。”

    虽然探险计划被否决,但关于罗布人和神秘遗址的讨论却成了晚餐后半场的主题。

    大家一边喝着卡瓦斯(一种蜂蜜发酵的清凉饮料),一边天马行空地想象着沙漠深处的秘密,仿佛自己也成了冒险故事的主角。

    第二天,他们参观了博斯腾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看到了硕大的芦苇荡和丰富的水鸟,体验了与印象中干旱的南疆截然不同的水乡风情。

    午餐自然是全鱼宴,五道黑(赤鲈)烤得喷香,鱼汤鲜美无比。

    下午,他们参观了铁门关,感受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沧桑。风从峡谷中吹过,似乎还能听到驼铃声响。

    傍晚,在库尔勒的街头,他们真的偶遇了一位据说有罗布人血统的老人。

    老人汉语不算流利,但经过小艾翻译,大家连猜带蒙,听他断断续续地讲了一些关于罗布人过去捕鱼、用胡杨木造船、以及沙漠中风沙掩埋古城的故事,虽然语焉不详,却更添神秘色彩。

    杨革勇听得最入神,还给老人敬了一支烟(被委婉拒绝,老人抽自己的莫合烟),差点就想跟着老人回家继续听故事,被大家笑着拉了回来。

    “老杨,你这‘艳遇’对象范围挺广啊,从草原大姐到罗布大爷?”

    叶雨泽打趣道。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杨革勇梗着脖子:“你们懂啥,这叫探寻历史文化!”

    库尔勒的两天,在香梨的甜蜜、烤肉的豪迈和神秘传说的萦绕中结束。

    带着对南疆的初步印象和满肚子的美食,老人们登车,继续向着更南的方向,朝着下一个目标——阿克苏前进。他们知道,更多的风景和故事,还在路上等着他们。

    离开库尔勒,旅行团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一路向西。窗外的景色愈发显得“南疆”起来。

    广袤的戈壁滩、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连绵沙丘。

    绿洲城市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公路沿线,依靠着天山融水的滋养,焕发着勃勃生机。

    目的地是阿克苏,另一个因水果而闻名的地方——“冰糖心”苹果的故乡。

    虽然现在不是苹果成熟的季节,看不到挂满枝头的红果,但大家对这里的期待丝毫未减。

    “听说阿克苏的苹果甜得像蜜,可惜没口福现在吃到。”

    魏玉祥不无遗憾地说。导游小艾笑道:

    “魏叔,别遗憾。阿克苏好吃的多着呢!而且,我们现在去温宿大峡谷,那里的壮观景色,保证让你们觉得比吃苹果还‘甜’!”

    果然,车子并未直接进入阿克苏市区,而是拐向了北部的ws县。

    渐渐地,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色彩斑斓、形态诡异的山体轮廓——温宿大峡谷到了。

    进入景区,换乘越野车,真正的震撼才开始。

    大峡谷犹如一片巨大的红色迷宫,经亿万年的风蚀水蚀而成。

    赤色的岩壁耸立,千姿百态,有的像堡垒,有的像巨兽,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变幻,蔚为壮观。

    老人们走在搭建好的栈道上,不停地拍照,发出阵阵惊叹。

    “这地方,跟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有一拼啊!”凯文惊呼道。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叶雨泽也感慨道。

    杨革勇和李林东几个“活泼分子”却不满足于只在栈道上观景,看到一些可以小心攀爬的缓坡,就蠢蠢欲动。

    “咱们往那边走走,角度看更好!”杨革勇指着一条看起来能下到谷底的小路建议。

    叶雨泽提醒:“别走太远,注意安全。”

    “放心吧,心里有数!”杨革勇拍拍胸脯,带着李林东和同样好奇的伊万就往下溜。

    开始还很顺利,谷底的视角确实更加震撼。

    然而,就在他们尽情拍照时,意外发生了。李林东为了找一个更好的角度,脚下踩到了一块松动的石头,哎呦一声,滑倒在地上,抱着脚踝直吸冷气。

    “怎么了老李?”杨革勇赶紧过去。

    “好像……扭到脚了。”李林东疼得龇牙咧嘴。

    这下麻烦了。谷底距离栈道有不短的距离,而且小路崎岖难行。

    杨革勇和伊万试着架起他,但走得很艰难。上面的同伴们也发现了下面的情况,顿时着急起来。

    “我就说吧!这几个老家伙就是不让人省心!”

    叶雨泽又气又急。导游小艾赶紧联系景区工作人员。

    很快,两名专业的救援人员带着担架赶了过来。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把哼哼唧唧的李林东从谷底抬了上来。

    幸好只是脚踝扭伤,没有骨折。景区医生做了紧急处理,但李林东的脚踝也肿起了一个大包,走路是别想了。

    “乐极生悲了吧?”魏玉祥在一旁“幸灾乐祸”,“让你逞能!”

    李林东哭丧着脸:“完了,这下成累赘了,美食都走不动去吃了。”

    这场意外的“峡谷险情”虽然打断了游览,但也成了旅途中的一个“梗”。

    大家一边数落杨革勇他们几个,一边轮流照顾“伤员”李林东。

    杨革勇自知理亏,主动承担起背扶李林东的任务(在需要的时候),累得满头大汗。

    傍晚回到阿克苏市区,虽然经历了小插曲,但美食的慰藉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登场的是阿克苏的名菜——馕包肉。一大盘炖得烂烂的羊肉,连同浓郁的汤汁,直接浇在切好的馕块上。

    馕吸饱了肉汤,变得软糯咸香,羊肉更是入口即化。这简直是为“伤员”李林东量身定做的美食,不用怎么走动,就能大快朵颐。

    “嗯!这个好!这个适合我!”李林东坐在桌前,吃得满嘴流油,瞬间忘记了疼痛。

    接着是阿克苏鸽子汤。用本地优质鸽子慢炖而成,汤色清亮,味道却极其鲜美,是滋补的佳品。大家每人一盅,喝得浑身舒坦。

    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烤肉和拌面。阿克苏的拌面尤其劲道,过油肉拌面、野蘑菇拌面,都让老人们赞不绝口。

    虽然没吃到新鲜的冰糖心苹果,但喝到了当地特产的苹果汁,酸甜可口,也算是弥补了一丝遗憾。

    第二天,李林东的脚伤好转了些,但仍需休息。大部队去了著名的柯柯牙防风林工程参观,感受阿克苏人民如何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而“伤员”李林东和自愿留下来照顾他的魏玉祥(其实是想找个借口偷懒),则在酒店附近探索,居然找到了一家极其地道的木瓜烤奶小店。

    新鲜的牛奶放在木瓜挖空的瓢里,加上杏仁、葡萄干等干果,在馕坑里慢烤,奶香混合着果香,味道奇妙而美味。

    等大部队回来,两人得意地炫耀自己的“发现”,引得大家口水直流,纷纷要求再去一次。于是,下午茶就变成了木瓜烤奶大会。

    在阿克苏,他们不仅领略了地质奇观的壮美,也体验了“战友”受伤后互相照顾的温情,更用一道道美味抚慰了旅途的疲惫和小小的“惊险”。

    李林东的脚踝在美食和友情的“治疗”下,似乎也好得更快了。

    接下来,他们将前往南疆的重镇,被誉为“瓜果之乡”、“歌舞之乡”的喀什,所有人都期待着那里更加浓烈的异域风情和更加丰富多彩的故事。

    告别阿克苏,旅行团沿着南疆铁路线继续向西,目的地是所有人心中南疆乃至整个XJ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喀什。

    越靠近喀什,浓郁的民族风情愈发明显。路边巴扎(集市)越来越多,戴着四楞小花帽的人们、穿着艾德莱斯绸裙子的妇女、装饰华丽的大篷车……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当车子终于驶入喀什市区,那种冲击感达到了顶峰。

    高台民居层层迭迭,仿佛一座巨大的黄土迷宫。

    艾提尕尔清真寺庄严肃穆;街上人来人往,各种语言交织,仿佛置身于一个异国他乡。

    “这……这也太有特色了!”一下车,就连见多识广的叶雨泽也发出了惊叹。

    大家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相机几乎就没停过。一阵“咔咔”声络绎不绝。

    首先自然是逛喀什古城。穿行在迷宫般的巷弄里,两旁是各种手工作坊。

    铜器店里的敲打声叮当作响,工匠手下绽放出精美的花纹,木器店散发着木香。

    乐器店里挂满了热瓦普、都塔尔;艾德莱斯绸作坊里,女工们正在熟练地扎染丝绸……

    每一家小店都像一个微型的博物馆,让人流连忘返。

    “老杨,快看,这铜壶多漂亮!买一个回去泡奶茶?”

    叶雨泽打趣道。杨革勇还真蹲下来仔细研究,和店主用计算器比划着价钱,最后居然真买了一把亮晶晶的铜壶,宝贝似的抱在怀里。

    美食探索更是重中之重。艾提尕尔广场周边简直是美食天堂。

    首先不能错过的就是喀什烤包子(萨木萨)。这里的烤包子比库尔勒的更大,皮更薄,馅更多,汤汁更足。

    一口咬下去,滚烫的肉汁喷射而出,烫得人直吸凉气却又舍不得放下。

    “哎呀!过瘾!就是太烫了!”凯文被烫得直跳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接着是缸子肉。一个个巨大的陶瓷缸里,炖着大块的羊肉、胡萝卜、恰玛古(芜菁),汤味醇厚,肉烂汤鲜。就着一个馕,就是一顿极其满足的美餐。

    手抓饭更是精彩。喀什的手抓饭油光锃亮,米粒分明,除了胡萝卜和黄萝卜,还有大块的羊肉、葡萄干、杏干等干果,口感丰富,香甜可口。大家学着当地人的样子,用手抓着一吃,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米肠子与面肺子这种特色小吃,虽然有些人不太爱吃,但在杨革勇“带头示范”下,也都尝了鲜,那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让人印象深刻。跟北疆的还真的不太一样。

    当然,在喀什,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夜市。

    当夜幕降临,汗巴扎夜市人潮涌动,灯火通明。各种小吃摊散发出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烤蛋(在炭火上烤熟,撒上调料)、酸奶粽子、冰碴酸奶、各种水果干果……让人眼花缭乱,胃口大开。老人们从街头吃到街尾,恨不得多长几个胃。

    “不行了不行了,再吃下去,老李的脚伤没好,我的胃要先‘工伤’了!”魏玉祥捧着肚子嚷嚷,但眼睛还盯着下一个卖玛仁糖(切糕)的摊子。

    除了吃,喀什还是歌舞的海洋。在古城的街角,经常能看到即兴的歌舞表演。

    一位老人弹起热瓦普,几个孩子就能随着节奏翩翩起舞,那种天生的节奏感和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

    旅行团甚至受邀参加了一个当地家庭的婚礼预热派对(麦西来甫)。

    在欢快的鼓点和新郎新娘家人热情的邀请下,老家伙们也放下了矜持,跟着学跳起了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

    杨革勇又是最活跃的那个,虽然动作笨拙滑稽,但他毫不在乎,尽情投入,引得主人家哈哈大笑,纷纷给他竖起大拇指。

    叶雨泽看着他,对旁边的李林东说:“看老杨这架势,是真想留在这边放羊了。”

    在喀什尽情体验了三天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美食盛宴后,他们的南疆之旅也接近了尾声。按照计划,他们将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帕米尔高原。

    汽车沿着中巴友谊公路(喀喇昆仑公路)盘旋而上,海拔逐渐升高,景色再次发生巨变。

    葱郁的绿洲被甩在身后,眼前是壮阔的雪山、冰川、以及犹如蓝宝石般镶嵌在高原上的白沙湖和喀拉库勒湖。

    慕士塔格峰巍峨雄伟,公格尔峰险峻挺拔,它们静静地屹立在那里,迎接又送接着来往的旅人。

    高原的寒风让大家纷纷穿上了厚外套,略微的缺氧感也让步伐慢了下来。但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所有人都觉得值得。

    他们在TsKegTJK自治县(塔县)停留,拜访了热情的塔吉克族牧民家。

    品尝了塔吉克族的奶茶(咸味,加入奶皮子,非常醇厚)和牦牛肉火锅。

    听着鹰笛悠扬的声音,看着塔吉克姑娘跳起模仿雄鹰的舞蹈,感受着这个“云端民族”的淳朴与豪放。

    李林东的脚伤好了大半,但为了保险起见,他没有参与近距离观看冰川的小范围徒步,而是和几个选择休息的老人留在石头城遗址附近,远眺着古丝绸之路的遗迹和远处的雪山,感慨着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永恒。

    最后一天的傍晚,旅行团站在帕米尔高原之上,回望来路。脚下是苍茫大地,头顶是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

    叶雨泽深吸了一口清冷而稀薄的空气,看着身边这些共同经历了近一个月旅程的老伙计们——经历了草原赛马的欢闹、峡谷“遇险”的紧张、喀什夜市的饕餮、高原反应的微微不适,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风霜,却也洋溢着一种焕发活力的光彩。

    “这一趟,从北疆到南疆,看了这辈子都没看过的好风景,吃了从来没吃过的好吃的,闹了不少笑话,也长了见识。”

    叶雨泽缓缓说道,“咱们这把老骨头,还能这么折腾,还能一起看世界,真好。”

    杨革勇抱着他的铜壶,接口道:“是啊,老叶。以前光顾着埋头赚钱,总觉得风景就在那,随时都能看。现在才知道,看风景要趁早,享生活要及时。下次,咱们去哪?”

    “下次?”叶雨泽笑了,“不是说好了去帕米尔吗?这不已经到了?”

    “哦对对对!那……下下次?”杨革勇也乐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笑声在高原纯净的空气里传得很远。

    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