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黑白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灿烂如夏花一样的季节 第二十三章 温格这个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    笛卡尔的进球彻底宣布终结了这场比赛,在温格与弗格森十年的斗法生涯中,又一位意大利少年一球成名,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www.biquge001.com

    当笛卡尔把球送进曼联的球网之时,场边的温格差一点忍不住兴奋地跳了起来,本赛季他承受的压力相当大,博格坎普退役,曾经的那支不败之师已经濒临解体,现在的阿森纳除了吉尔伯托、亨利等寥寥几人之外,全都是新兵蛋子。

    特别是这个夏天阿什利.科尔和阿森纳、切尔西两支球队之间的纠葛,让教授感到到了一种深深的背叛,本来还有一些黑意的头发完全变成了银白一片。

    阿什利.科尔离开阿森纳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钱。

    虽然他在阿森纳内部仅以7万英镑的周薪排在亨利之后,可是不差钱的切尔西为他开出了12万英镑的价码——涨了将近一倍的工资,相信就算是换成你也会跳槽的吧?

    这件事情我们也无法分辨究竟是谁对谁错,你可以说阿什利.科尔为了钱罔顾培养他的俱乐部,但阿森纳在之后的一连串抹黑动作也不能为他们加分多少,更何况他们开出的薪酬的确是比不上人家阔气的邻居。

    如果我们把这件事看做是一件劳资纠纷案,那就很容易理解了:谁给的工资高,我就帮谁做事,这是天经地义的,难道有错吗?

    既然说到了工资,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阿森纳的薪水结构,而要提阿森纳的薪水结构,我们就不得不研究一下温格这个人。

    如果放在古代,我会相信温格是晁盖那样的义字当头的大当家,因为他在阿森纳奉行的薪水政策,一直都饱受媒体不断的争议。

    人们往往都以为阿森纳的球员薪水很低,年年队长都被挖,而且每走一个我们都能听到他们在新的俱乐部薪水又涨了多少多少,年薪又从多少涨成了多少,听起来,就好像温格正在用低廉的价格哄骗那些球员为他免费打工,然后球员们成名了,找到了自我,决定出去捞外快、赚大钱了。

    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有一组数据来说明。

    2006-2007赛季英超四强,曼联,切尔西,利物浦,阿森纳,其中切尔西的整体工资居首,达到了1亿2千500万英镑,曼联第二,有9200万英镑的开销,而阿森纳则排第三,他们的工资支出是9000万,第四的利物浦只有8000万英镑的工资花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阿森纳的工资并不算低,事实上,他们在整个英超20支球队中工资也正正排在第三位。

    那为什么偏偏我们会感觉阿森纳的球员普遍拿的都是低薪呢?

    这就和阿森纳的限薪政策有关了。过去正正十年,温格奉行的都是8万英镑周薪的封顶政策,无论是再优秀的球员,也从来没有超出这个框架,直到上赛季,为了留住想要转会去巴塞罗那抱大腿的亨利,温格才不得不打破了这个封顶上线,为亨利开出了高达9万英镑的周薪。

    但是即便如此,这点儿钱最后还是没能留住海布里的国王,亨利本赛季结束后就远走诺坎普,薪水达到了年薪1000万欧元,比他在阿森纳时高出了40%。

    看到这里我们会问,温格明明是个锵钱的吝啬鬼,可是为什么又要说他是晁盖一样义字当头的大当家级人物呢?

    这就需要我们分析一下了。既然阿森纳的球员工资普遍都不高,但是他们的薪水支出又高居联赛排行榜第三,那这些钱都去哪儿了呢?

    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阿森纳正在奉行一种吃大锅饭的政策。

    既然球员顶薪也没能超过9万英镑,一年又支出了那么多工资,我们只能认为阿森纳的球员正在实行一种非常进步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同工同酬,没有什么先富起来的一群,也没有什么特别穷的刁民。

    我们再看另一组数据。

    2006-2007赛季,阿森纳工资最高的球员是亨利,周薪9万英镑,而一线队员里面,周薪最少的是德尼尔森,没错,就是世少赛上巴西队的那个中场德尼尔森,他的周薪是5000英镑,相差18倍。

    而同一个赛季,切尔西队内年薪最高的“神灯”兰帕德,他的薪水达到了1626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29亿!),而年薪最低的门将希拉里奥,他的薪水只有区区100万,相差16倍。

    乍一看,好像阿森纳的薪水结构比切尔西更加不平衡啊?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阿森纳的球员大多数周薪都在5万英镑左右,超出5万英镑的有9人,但是蓝军年薪超过1000万的却只有三四个人,还包括一个长期坐在冷板凳上的舍甫琴科。

    正是温格这种讲义气的大锅饭似的做法,赋予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也让他的球员们在一开始都心甘情愿的跟着他打天下。

    可是球员们会成长,会有更多的欲望,当他们的翅膀逐渐变硬,薪水和他们的身份地位已经逐渐无法匹配的时候,他们就会心生异样,会想办法争取更好的待遇,想办法为自己的将来做更好的打算。

    于是他们就会开始反感温格制定的薪水桎梏,会努力挣脱这个看起来金碧辉煌其实却捞不到多少好处的牢笼。

    这就是阿森纳的球员们此起彼伏的闹分手,一个个拼命想外逃的真正原因。

    而抛开温格讲义气,不会亏待任何一个跟他混饭吃的兄弟的一面,教授却还有另一个冷酷无情的一面。

    那就是和他的限薪政策同样闻名的三十岁以后球员一年一签的苛刻规定。

    三十岁在人生来说正是壮年,可是对于球员来说,却已经到了运动生涯的晚期,向马队那样能踢到40岁的球员毕竟不多,大多数30岁以上的球员都希望找一个安稳的地方,开开心心地再踢几年球,拿一份稳定的薪水然后退役。

    可是阿森纳的一年一签政策,却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球员们的心理。

    亨利、皮雷、维埃拉……这些球员每一个都是为阿森纳俱乐部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名将,可是教授对他们照样冷酷无情,年过三十以后一年一签的铁规绝不动摇。

    这种做法,难免会让球员们感到心寒——我们为球队拼死拼活打下江山,临到老了,却连一份保障都没有,这就是俱乐部对待功臣的态度?

    所以维埃拉含恨远走意大利,皮雷黯然归隐法兰西,只留下29岁的亨利,正在为明年的去向而摇摆不定。

    可以说,温格的这个政策,虽然保障了俱乐部始终占有主动权的利益,却大大的伤了将士们的心,留不住人,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毕竟俱乐部不是销售公司,你不可能对员工说:“明年你在做不出来业绩,就给我自动走人。”俱乐部是一个团体,能不能取得成绩,不可能怪罪到一个人身上,三十岁就不能为球队做贡献了?三十岁以后状态下滑就应该被抛弃了?

    凡事做的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阿森纳此后数年无冠,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队长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也绝不会是因为他们对球队不够忠诚——忠诚始终都是有代价的,要是你还在背后捅他们的刀子,他们又怎么忠诚得起来?

    和阿森纳比较起来,弗爵爷在这方面就有人情味得太多了。吉格斯、加里内维尔、斯科尔斯、范德萨,老爵爷对老将们毫无怀疑,完全交心,而这些老将最终也用优异的表现回报了老爵爷:曼联在07年之后经历了C罗远走,中场引援失败,球队大规模伤病等一系列困境,但正是吉格斯老而弥坚,斯科尔斯退而复出,范德萨踢一年再踢一年的情况下,他们6年内三度笑傲英超,即使是残阵也从未被谁逼到过下风,由此可见老将们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

    温格不仅不珍惜,还不信任,他的球队屡屡在关键时刻崩盘,每年都高开低走,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而温格这个人,始终都是这么矛盾,对手下的义气和对老将的绝情,让他看起来更像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座双子星,有两个不同的面孔。

    谈完温格,让我们再回到这场比赛的赛后。

    笛卡尔在92分钟绝杀曼联,让他登上了今曰众多体育报刊的头条,诸如“小将一战成名,枪手又添一挺马克沁重机枪”、“青春风暴已经刮向英超,阿森纳小将全面抢班夺权”之类的报道层出不穷,几乎在一夜之间,笛卡尔就成为了英伦足坛新的偶像。

    而就连他这场比赛的锋线搭档,海布里的国王亨利也在赛后称赞笛卡尔到:“显而易见,是他(笛卡尔)的上场改变了我们的进攻,他是一名很有天赋的年轻球员,我很高兴能和他成为队友。”

    来自海布里国王的赞誉让笛卡尔受宠若惊,他当然要对此作出回应:“亨利在这场比赛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正是他的那次突破和射门才造就了我的绝杀,我认为他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前锋之一,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他学习。”

    两人惺惺相惜般的互相称赞被媒体们视作枪手锋线更新换代的前奏,尤其是这个赛季亨利一直被和巴塞罗那的绯闻纠缠在一起,看起来他离开海布里的时间已经不会太远了,笛卡尔的出现让媒体们浮现出更多的遐想。

    在一片赞誉声中,阿森纳还要继续着他们本赛季忙碌的赛程。

    1月25曰,联赛杯半决赛开锣,阿森纳首回合客场挑战北伦敦死敌托特纳姆热刺,1月28曰,足总杯第四轮阿森纳坐镇主场迎来博尔顿的挑战,2月1曰,阿森纳又要在海布里和热刺鏖战联赛杯第二回合,2月4曰,联赛26轮阿森纳客场出击米德尔斯堡,十天之内连战四场,阿森纳的苦曰子还在后头。

    ——————————————————————————————————————————

    PS:资料真是不好找,一上午就弄出这么点儿东西来,大家先凑合着看看,下午争取多码点儿字,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